姓氏列表
宗族结构
| 层级 | 范围 | 功能 | 时代特征 |
|---|---|---|---|
| 姓 | 最广 | 血缘标识 | 母系社会 |
| 氏 | 较广 | 封号分支 | 父系贵族时代 |
| 宗族 | 中 | 同祖群体 | 宗法社会 |
| 房/派 | 次级 | 内部分支 | 宗族延伸 |
| 家族 | 小 | 实际血亲群体 | 传统乡土社会 |
| 家庭 | 最小 | 生活单元 | 现代社会 |
层级图
- 姓(母系血统)
- 氏(父系分支)
- 族(共同祖先)
- 大宗 / 本宗
- 支宗 / 分宗
- 房
- 派
- 家族
- 家庭
- 家族
- 派
- 房
- 支宗 / 分宗
- 大宗 / 本宗
- 族(共同祖先)
- 氏(父系分支)
概念
🔶 一、姓(Xìng)
最古老的血缘标识,代表母系血统。
-
起源:母系氏族社会。
- 功能:区分不同血缘群体,不婚禁忌的依据。
- 示例:姜、姒、姬、姚。
- 特点:古代“同姓不婚”。
📜 “姓以别婚姻,氏以辨贵贱”
——《通志·氏族略》
🔶 二、氏(Shì)
从姓中分化出来的支系称谓。
- 起源:父系社会形成后,用以区分同姓的不同分支或封地。
- 功能:社会称谓与政治封号。
- 示例:周氏(姬姓)、齐氏(姜姓)、鲁氏(姬姓)。
- 特点:可以变更或赐予(如赐氏、改氏)。
✅ 到“姓、氏”阶段,我们仍处于先秦的宗法社会雏形。
进入汉代以后,“姓”“氏”合流,人们一般不再区分两者,统称“姓氏”。
🔶 三、族(Zú)——广义血缘群体
从同一祖先衍生出的所有后裔。
族的内部会继续分层形成不同等级结构,主要分为:
- (1)大宗 / 本宗
- 全族的主系、嫡传支系。
- 拥有宗祠、家谱正脉与祭祀主权。
- “宗子”或“族长”通常出自大宗。
- 对应英文:Main lineage / Core clan
- (2)支宗 / 分宗 / 支系
- 由次子或旁系子孙分出形成的分支。
- 有独立居地与小宗祠。
- 一般服从于大宗祭祀体系。
- 对应英文:Branch lineage / Sub-clan
举例:
梅县钟氏 → 分为“东支”“西支”“南支”等。
各支再分“房”“派”“户”。
🔶 四、房(Fáng)
家族内部的次级支系。
- 通常由宗族中的一位祖先分支形成。
- “房”相当于宗族下的“小分支”。
- 古代家谱中常有“长房”“次房”“三房”。
- 对应英文:Branch / Family line
🔶 五、派(Pài)
房的下一级,再次分化出的支流。
- 一般以世代相承或居地区别。
- 在族谱中,派名用于区分同房中不同世系。
- 对应英文:Sub-lineage / Offshoot
🔶 六、家族(Jiāzú)
现实生活中血缘联系紧密的亲属群。
- 由若干“派”或几代同祖的“家庭”构成。
- 在宗族结构中是最活跃的经济与社会单元。
- 现代常用“×家”“×门”称呼。
例:“王家”“赵门”“曾门”。
🔶 七、家庭(Jiātíng)
社会的最小生活单位。
- 一般指:夫妻 + 子女(或三代同堂)。
- 功能:生活共同体、抚养与继承单位。
- 英文:Household / Nuclear Family
🔶 八、堂号(Tánghào)
不是血缘层次,而是家族的文化标识。
- 一般取自先祖事迹、居地或家训。
- 例如:
- 李氏 → “陇西堂”
- 陈氏 → “颍川堂”
- 赵氏 → “天水堂”
- 堂号可用于区分同姓不同源的宗族。
🔶 九、派字 / 辈分字
用于宗族内部区分世代层级的命名体系。
- 每代人名字中有固定的字,按辈分顺序排列。
- 英文:Generation Name
- 例:
- XX宗祖训:世泽长存、德昭万代
- → 第1代:世
- 第2代:泽
- 第3代:长
- 第4代:存 …
- 用以维护宗族层级与血脉秩序。
科举与学历
| 古代阶段 | 身份/称号 | 现代学历大致对应 | 说明 |
|---|---|---|---|
| 童试(县试、府试、院试) | 童生(未入学籍) | 📘小学~初中生 | 只是识字与启蒙阶段,还没有正式“学籍”或资格 |
| 童试中试→入学 | 生员(秀才) | 🎓高中毕业、大学录取资格 | 有资格“入学”,拥有国家承认身份(士人阶层),享免徭役特权 |
| 岁考优异、选拔推荐 | 贡生(入国子监) | 🎓大学生(国家重点大学入学) | 相当于优秀本科生,进入“中央高等学府”(国子监)深造 |
| 增生/附生 | 附生、增生 | 🏫社会考生/捐资生 | 附生类似“自主招生或赞助生”;增生类似“保送生” |
| 乡试 | 举人 | 🎓硕士研究生(省级统考录取) | 省级考试通过者,有资格做地方官(相当于考上公务员) |
| 会试(中央考试) | 贡士 | 🎓博士研究生(国家级考试) | 礼部主持的中央考试,选拔国家级人才 |
| 殿试(皇帝亲试) | 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 | 🎓博士毕业(国家级优等生) | 由皇帝亲自主持,最高等级,直接授官(相当于博士后或公务体系精英) |
| 入仕为官(授职) | 仕官(中央官/地方官) | 🏛公务员体系(行政官员) | 正式“任官”,进入行政系统工作 |
| 高官显贵(尚书、宰相) | 高级官员 | 🏛部级以上领导/高级政务官 | 国家最高决策层,相当于部委首长或总理级别 |
科举层级图
- 【入仕途的起点】
- 童生(未入学籍)
- 童试(县试 → 府试 → 院试)
- 【取得生员资格】
- 生员(= 秀才)—— 拥有正式学籍、免役特权
- 普通生员(考中后按名次录入)
- 增生 —— 在岁考中成绩优异者,额外增录
- 附生 —— 出资“附学”,靠捐纳获得资格
- 贡生(优等生员,贡入太学/国子监)
- 例贡生 —— 按定例贡送(最常见)
- 岁贡生 —— 每年例贡的贡生
- 恩贡生 —— 逢皇帝登基、大典等特贡
- 优贡生 —— 学业优异者
- 拔贡生 —— 学政或督学特别拔取
- 特贡生 —— 特别恩旨或功劳贡入
- 武贡生 —— 武科贡生(习武者)
- 恩拔贡生 —— 恩贡与拔贡并行的类型
- 【进一步考试】
- 举人(乡试中者)
- 【中央考试】
- 贡士(会试中者)
- 【殿试】
- 进士(最终登科)
- 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 二甲
- 三甲
- 进士(最终登科)
- 【殿试】
- 贡士(会试中者)
- 【中央考试】
- 举人(乡试中者)
- 生员(= 秀才)—— 拥有正式学籍、免役特权
- 【取得生员资格】
- 童试(县试 → 府试 → 院试)
- 童生(未入学籍)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政办学校”通常是指由地方政府(县政府、区公所或镇公所)设立和管理的学校,一般属于公立学校范畴。民国时期各县普遍设有:
- 县立小学(初等小学)
- 县立高小(高等小学)
- 县立初级中学
- 县立高级中学或师范学校(少数较发达地区)
| 学校类型 | 修业年限 | 入学条件 | 毕业时文化水平(相当于今日) |
|---|---|---|---|
| 初等小学 | 4年 | 无基础(入学识字) | 相当于现在小学二年级左右 |
| 高等小学 | 2~3年(接续初小) | 初小毕业 | 相当于现在小学毕业或初中一年级程度 |
| 初级中学 | 3年 | 高小毕业 | 相当于现代初中毕业 |
| 高级中学 | 3年 | 初中毕业 | 相当于现代高中毕业 |
| 县立师范学校(小学师范) | 4~5年 | 高小或初中毕业 | 相当于现代中专/师范专科文化程度 |
散官称号
| 散官称号 | 品级(约) | 唐代等级 | 宋代等级 | 元代等级 | 明代等级 | 清代等级 | 说明 / 用途 |
|---|---|---|---|---|---|---|---|
| 开府仪同三司 | 正一品 | 正一品 | 正一品 | 正一品 | 正一品 | 正一品 | 文散官最高荣衔,多授大臣或功臣 |
| 特进 | 正二品 | 正二品 | 正二品 | 正二品 | 正二品 | 正二品 | 高级荣衔,象征显贵地位 |
| 光禄大夫 | 正三品 | 正三品 | 正三品 | 正三品 | 正三品 | 正三品 | 高级荣衔,常授给三品以上官员 |
| 通议大夫 | 正四品 | 正四品 | 正四品 | 正四品 | 中高级荣衔,常见于宋明清 | ||
| 中议大夫 | 从四品 | 从四品 | 从四品 | 次于通议大夫 | |||
| 中宪大夫 | 从四品 | 从四品 | 从四品 | 常见于明清,授予知府级官员,荣衔显赫 | |||
| 朝议大夫 | 正五品 | 正五品 | 正五品 | 正五品 | 正五品 | 正五品 | 中层散官,常见于碑志、家谱 |
| 奉议大夫 | 从五品 | 从五品 | 从五品 | 从五品 | 从五品 | 从五品 | 略低于朝议大夫的荣衔 |
| 承议郎 | 正六品 | 正六品 | 正六品 | 正六品 | 正六品 | 正六品 | 中下级文散官 |
| 承德郎 | 从六品 | 从六品 | 从六品 | 从六品 | 从六品 | 从六品 | 低级散官称号,家谱常见 |
| 修职郎 | 正七品 | 正七品 | 正七品 | 正七品 | 正七品 | 正七品 | 入门级文散官 |
| 宣德郎 | 从七品 | 从七品 | 从七品 | 从七品荣衔 | |||
| 登仕郎 | 正八品 | 正八品 | 正八品 | 正八品 | 正八品 | 低级荣衔 | |
| 将仕郎 | 从八品 | 从八品 | 从八品 | 从八品 | 从八品 | 初入仕者荣衔 | |
| 通仕郎 | 正九品 | 正九品 | 正九品 | 正九品 | 正九品 | 最低级散官 | |
| 奉训郎 | 从九品 | 从九品 | 从九品 | 最低级从九品荣衔 |
| 官职类别 | 官职示例 | 官职品级 | 夫人封号 | 备注 |
|---|---|---|---|---|
| 中央文官 | 朝议大夫 | 三品 | 恭人 | 高级中央文官夫人封号,多为“恭人”“孝人”体系 |
| 侍郎 | 二品 | 孝人 | 孝人比恭人高 | |
| 中书、司礼等 | 一品 | 孝人 | 最高中央文官夫人封号 | |
| 地方文官/地方官 | 承德郎 | 五品左右 | 安人 | 地方郎中及六品以上地方官夫人封号为“安人” |
| 知县 | 七品以下 | 顺人/义人 | 地方低品官夫人 | |
| 县丞 | 七品以下 | 顺人 | 低品官夫人,礼制固定称号 | |
| 边疆、特殊职官 | 提督、都统 | 三品 | 孝人 | 视官职性质可能沿中央体系 |
| 参将 | 五品 | 安人 | 地方军事官员夫人封号沿“安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