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浙江通志》:「震直,字子敏,乌程人。累官工部尚书。时开臙脂河,移置五府六部,震直综理周密,奉使广通盐贩,导南北二江。上喜曰:『老严成此巨功,朕任得人矣』。升右都御史致仕。永乐初,以旧臣召见,命往山西宣谕。九月,以疾卒于泽州。」
严震直出生于富裕殷实家庭,长大后成为一个英俊魁梧的大个子,当地村民都叫他“长子”。他还厚道诚信,而且机敏过人。因此,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明朝军队打败张士诚、平定湖、嘉、苏一带后,他就被举荐担任为粮长,负责每年按时向京城征缴和解送万石田粮。
关于严震直当粮长,每年按例往金陵(今江苏南京)解缴粮食,深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信任,从而委以要职,以至做官做到工部尚书的事迹。明、清《湖州府志》、《乌程县志》及有关历史文献都有记载,而骥村至今还流传着有关他深得明朱元璋,委以高官的另一版本的故事:
严震直很会做生意,每次解送粮食去瘸京,都随带大批湖笔去卖。湖笔是中国“文房四宝”的第一宝,就出在湖州东南善琏镇。南京是明朝的京城,是文士、举子们荟集的地方,湖笔自然畅销。一次,严震直把押送田粮的任务完成后,就在南京城里一边卖笔,一边闲逛。
当时,京城正在建造皇宫金銮殿。施工时,工匠们不小心将要做金銮殿大门木户槛的木头锯短了一段.那还了得!这可是犯了杀头的死罪。正当工匠们愁眉苦脸之际,被严震直看到了。他对大家笑了笑说:“没有关系的。不要怕,我有办法。”工匠们一听说他有办法,都将信将疑地朝他看着。严震宵于是从容地说:“再木头一锯为两,中间镶上一个龙头.既可以将变长,还可以作装饰,以示金銮殿的气派呢,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工匠们听了他的话觉得有道理,就照着样子做了。做出来后大家都觉得很满意,纷纷对严震直感恩载德,道不尽的好话。
后来,这件事被皇帝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看了这个户槛非常满意,就决定召见严震直.问他是哪里人?做什么营生的?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严震直一一作了回答.最后还照直说:“我姓严,个子高,大家都叫我长子的。”朱元璋无意中说:“严长子,你真有办法。”严震直忙接着说:“皇上封我严尚书,谢恩!谢恩!”因尚书和长子是谐音,朱元璋觉得此人聪明极了,又因长年运粮有功,井许诺委他作尚书。
洪武二十三年(1390),特授通政司参议,后改任户部郎中,再迁工部侍郎,负责管理工匠建造金殿。洪武二十六年六月升为工部尚书。当时,朝廷正在大兴土木,集全国工匠二十余万户于京师。严震直自认为此举不妥,请改为每户抽一人服役,编好姓名、行业,平日在家劳作,有役则按籍轮番召用。服役者都称其便。
洪武二十八年(1395),严震直奉命主持修复广西兴安县内的灵渠(建于秦朝,沟通了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严震直亲率民工,审度地势高低,导引湘、漓二扛之水,疏浚管道五千丈,筑溪潭及龙母祠土堤一百五十余丈,又增高中江石堤,建陡闸三十六个, 凿平滩石以利舟楫往来,从此漕运也畅通。朱元璋皇帝称赞他作了一件大善事。严震直还作了“修渠记”摩刻于崖上,以烙记此事。
洪武三十年(1397),严震直上疏朝廷:“广东旧事运盐八十五万余引于广西,召商中买。今终年所运盐才十分之一。请分三十万八千引贮广东,召募商人运粮输往广西缺粮的各卫所,以支领广东食盐,贩到江西南安。赣州、吉交、临江四府为便。”后被朝辽旷疋纳。广东食盐运社扎两从此开始。
建文年(1399~1402),曾督饷山东,旋即致仕。
明成祖(1402~1424),朱棣即位,命以原官巡视山西。行至泽州(今山西省晋城,高平等县地),病卒。
严震直在广西修渠之睱,曾游览桂东北山川,“胜景我来看不足﹑人间何必说赢洲﹒”陶醉于心,诉之于笔,他为“桂林八景”各赋诗一首:
《訾洲烟雨》诗云:
訾洲人家隔烟雨﹑訾洲树色青无数﹑
山中朗读柳子文﹑涧底空闻樵客语﹑
樵客语﹑行人稀﹑
梨花千株寒食后﹑落日负薪花下归﹒
《栖霞真境》诗云:
栖霞有真境﹑远在桂林间﹑
春风洞中瑶草缘﹑桃花满树春斑斑﹑
群峰拔地几千尺﹑上有楼台耀金碧﹑
春来直欲一登临﹑王事有程留不得﹒
《独秀峰》为桂林的题咏中写得最好的诗文,诗云:
爱此青青独秀峰﹑天开一朵玉芙蓉﹑
四山列屏俱相拱﹑永镇皇家帝子宫﹒
《中秋游清湘书院》写于全州,诗云:
谁谓越南无好景﹑清湘彷佛小蓬莱﹑
天风飘送桂香来﹑景入中秋怀抱开﹒
《苍梧舜庙》写于平乐、梧州,诗云:
大舜南巡竞不还﹑至今遣庙落空山﹑
南蕉亭上琴中意﹑都在蛮烟瘴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