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寅亮幼年入塾读书,学识超群,尤好书法,常临六朝唐宋诸家法贴,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14岁便能提笔书匾联。
同治十年(1872),寅亮在思南府考中秀才,入思南府学。
光绪十五年(1889)赴贵阳乡试,中己丑恩科举人,授四处候补知县,次年赴京会试未中,习业于国子监,以求深造。
光绪十七年九月,朝廷修建颐和园竣工,诏谕国中书法家书写颐和园匾额。严寅亮受翁同和之嘱,书就“颐和园”三字献上,慈禧欣然赏识,朱批“录用”,并破例召见。园内尚需楼台亭阁匾额十八方,楹联二十三副,亦一并令其书写,严均以行草秀逸出之。慈禧甚表满意,赐以龙纹镶边的“宸赏”玉章一枚。从此,严寅亮烟飞腕底,墨涌寒涛,蓬山留翰,名噪海内。
严寅亮不仅以书法闻名于世,文辞也甚佳,所书楹联,多为自撰。贵阳市大西门外卢焘的母亲墓园石刻联:“春晖寸草夜郎道,明月梅花慈母园”。黄果树“观瀑亭”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只此数则,足见其文彩与翰墨并辉。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严寅亮以盐大使升任知县,钦加同知衔分发四川任职。1917年辛亥革命后,曾任贵州商品存列所所长、省立师范教师、龙里县知县、贵州国学讲习所所长、省立女师、省立一中等教师。
民国22年(1933)严寅亮病逝于贵阳,归葬故乡印江县阳坡。严寅亮秉性刚直,不喜迎逢,故终身一介寒士。著名书法鉴赏家张冤堂、饶伯高称他“书法可比东坡、道德可比庐陵”。
严寅亮在国内名胜古迹处留下的墨迹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