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汉书严助传》:「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擢中大夫,见任用。建元三年,闽越围东瓯,东瓯告急,上遣助以节发会稽兵救东瓯。后闽越复击南越,南越上书以闻,上多其义,大发兵诛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适闽越杀王以降,上遣助谕指南越,南越遣太子入」侍,助还谕淮南,还,上大说,从容问助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之。后赐书问助,「助愿奉三年计最。」诏许,因留侍中淮南王来朝,厚赂遗助。后反事相连,上欲勿诛,张汤争之,竟弃市。
汉武帝建元年(140),严助举荐贤良文学科,授中大夫,执掌论议,与司马相如等奉伺武帝身边。适逢当时朝廷对外拓展边境,对内改革政体。武帝命助等讨论策略,司马相如称病回避,助却积极参与。
建元三年,东瓯(今温州)遭闽越(今福州)围困,而求于汉,众文武都建议不予理睬,唯助反对,认为不管穷小国家之求救,其他国家会轻视于汉。于是武帝派助赴会稽(今绍兴)发兵往救,退闽越。
建元六年,闽越兴兵攻南越(今广东广西),武帝灭闽越后派助安抚南越,以后又出使南越。回朝后出任会稽太守。因为政务惠明,被称赞为“会稽贤守”。后侍于内廷,每逢有异事,武帝命作赋颂。
元狩元年(122),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衡谋反,因为他与淮南王刘安交好,受牵连被诛。
现在,浙江省嘉兴市有严助墓,又称严将军墓。
严助是著名辞赋家,着有《相儿经》、《严助赋》等,书已不传。唯存《谕意淮南王》及《上书谢罪》文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