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桐庐县富春江镇严氏
屹立在桐庐县富春江镇的严子陵钓鱼台,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时隔两千多年,你是否相信在桐庐还有严子陵的世孙呢?
近日,桐庐县组织各乡镇文化部门进行文化遗产普查时,钟山乡文化站收集到了一本《严氏宗谱》,并从中发现历史名人严子陵的五十五世、五十六世孙就在桐庐县钟山乡朱边畈村。
根据家谱记载,严子陵的五十五世孙有八十岁的严奉复和七十五岁的严奉纯等。五十六世孙有六十岁的严国春和五十五岁的严金华等。家谱中写道:“始祖光,字子陵行云,二世家会稽余姚人,小字狂奴,少有高名,同光武帝同学,两人同窗同座同床三年,互敬互学名列全班前茅。刘秀登基后,三番五次聘他当谏议大夫,严子陵不屈。仍耕于富春山中。后人名其钓处为严子陵钓鱼台,在桐庐有东西二台,各高数百丈。有羊裘轩、客星馆、高风堂等,台上俱有亭。”
这本家谱曾两次重修。1945年,才六岁的严国春上了谱,当时集谱时间一年多。圆谱时刚出生的严家末子严金华也补了上去,他成了谱上的最后一位。此谱共六册36卷,朱边畈村珍藏2册,每册六卷,歌舞乡夏塘、潘畈村各藏一册,毕浦乡严村藏一册,建德市罗村乡狮峰村也藏一册。据严国春回忆,“文化大革命”期间,居住在建德市狮峰村的堂叔来到桐庐朱边畈村,将一册家谱悄悄带走,还特地做了只樟木箱珍藏,防止腐烂虫蛀,遗憾的是另一册已被烧毁。后建德堂叔去世,他儿子严康乐在外工作,女儿出嫁时,才将家谱送回朱边畈村,由严国春保管至今。
从家谱中可以看出,朝廷官员爱吃桐 庐特产,如豆腐干、梨头等,在南宋时已作为贡品送往朝廷。据统计严氏家谱上严子陵后代共有100人在朝廷任大小不同的官职,其五十世孙还得到过严州(建德)府太爷奖励的一块匾额,上有府太爷的圆印,并书“宽厚平和”四字。因五十世孙住建德时,与人发生纠纷,其宽容的气度使得府太爷很受感动。这块珍贵的匾额原挂在朱边畈村的祠堂里,现被严国春的侄儿收藏。
更有意思的是,严国春根据家谱中记载“豆腐干是贡品”这一点,在七八年前开始加工“钟山豆腐干”还真的走红市场,两次走进西博会,多次获奖。
族谱世系
浙江桐江严氏宗谱摘抄
乙酉春,赴浙江桐庐,得见桐江严氏宗谱民国癸酉重修本,即用相机摄录,返鄂后作成影印件。为亨族人共览,现录入部分谱序。其文原无标点,为方便阅读,录入者妄加标点,不妥之处,仅供参考。
严氏续修宗谱序
粤自受姓之始,畴非三皇之裔,五帝之子孙。厥后有圮其族者栾却降为皂棣,王谢不及。寻常有亢其宗者卫青崛于牧竖,贾臣起于负薪,是族之盛衰亦视其子孙之贤,不肖何如耳。吾桐油严氏,自震公殉节建文,成祖登极,子海宗公避难来迁伊始,其五百年有奇矣。逮十三传有士广、士益、士秀、正伦四公于清乾隆庚午岁创兹宗谱,辑为成书,上承百世统下浚万祀之源,正人心,厚风俗,教孝教弟实于是在,炳炳麟麟固为先正所嘉赏。惟庚午至今日已越八百十有三祀之久,阔若长之年世未经搜葺 ,加以兵燹之蹂躏,水火之摧毁,以及鼠蠹侵蚀,书之不绝,如缕其幸而仅存者亦多残缺之虑,为人后者宜其惄焉心疚,寝馈不宁也。今茂枝、茂发、茂滨、茂荣诸君缅往者之作,思来者之可承,不惮劳,不惜费,抱残守缺,斤斤以续修为务,已属难之,且能子其子,父其父,祖其祖,继继承承,莫或星误,圣训家谟,灿然明备,不尤难能可贵哉。顾谱以收族,族无论大小,有谱族乃收,然收族以睦族为先,睦族以善族为大。周礼大司徒以本俗安民善族之本也,以六行教民善族之实也。有本以致之则闾阎维系之,情固有实以行之,则恩谊缀属之用长保世滋大实基于此夫未定者天也而可凭者理难必者数也,而可知者人。尼父识臧孙之有后,宜子知韩氏之将昌,非造物有厚于二人,特二人有以致之耳。严氏之子若孙,诚能本睦族善族之意,以绳其先祖,以勖(xu)后昆,将来绵瓜瓞椒衍聊崛起振新,安知不有争光前烈者,岂竟届抑不伸,长此式微哉。况今实行新政,废除旧制,编剧户齐民一律平等,为子孙者可以人兴矣。诗曰:无忝尔祖聿修厥德,牒既乞,序言于余,爰不揣谫陋,即以是言归之。
中华民国癸酉岁夷则下瀚
清优禀生龚树标谨撰